问是数学课堂的金钥匙
问,是数学课堂中的调味剂,没有“问”的课堂是不成功的课堂。重视学生的质问,培养他们平时问的勇气,教给他们问的方法,训练他们“问”的习惯都是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。因此,每位数学教师都把学生的“问”作为工作中的重点。
关键词问问;勇气;方法;习惯;数学
中图分类号G622.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-7661(2011)07-212-01
古人说得好,“问”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,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。勤于思考善于提问,是可以创造出非凡的成就的。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,唯有人类不断地探索奥秘,如谢皮罗发现南北半球水漩涡转动方向不同,波义耳因问发明石蕊试纸等等。然而,纵观今天,我们的数学课堂有很多时候都不再有问,而是教师一个在问,学生似乎是“教师”了。甚至在公开课教学中还会常常听到有教师问学生这节课,你们学到了什么?还有什么问题吗?学生会一齐说“没有”,好像真的都没什么问题!真的都学会了?其实,这里的“问”纯粹演示给听课教师听了,这不仅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更降低了教师的学术形象。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互问互答、学生与学生之间互问互答,甚至于让出一定的时间来,让学生自主提问,集体讨论交流回答。这就可以让学生在质问、交流甚至是辩论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。
一、鼓励学生有问的勇气
勇气是成功的先决。学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问题,可是关系到胆量与“面子”,就再也没有勇气去问了。生活中,我们会看见有的学生上课时手举得不高,拿着书本在办公室前徘徊,站在教师面前用手挠头,这些现象基本上都是想问而不问的现象体现。再次,我们教师,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问题意识。在我们在教学中,解放学生的大脑,让他们敢想,解放学生的嘴,让他们勇敢地问。更重的是培养学生质问的兴趣。由问引发好奇心,由好奇引发需,因需而进行积极思考,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。在数学课堂上,教师努力创设民主、愉悦的课堂氛围,让学生在平等、民主的氛围里,自我表达真情实感。教师能俯下身子与学生做朋友,倾听学生的问题,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他们平等相处,一起探索、交流。比如,在我的课堂上,我求学生只有疑问,随时可以举手发问,当问题有价值时,我就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,如果问题简单,就让其他学生进行解释,在耽误课堂教学进程的前提下,尽量尊重每个学生的发问,甚至有时被学生的一个问题而中断正在进行的教学去解决,我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,因为这时的学生都产生了兴趣。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害处,这时我先给予积极鼓励,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,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,让他们心满意足。通过这些方法的煅练,学生会变得“胆大”。
二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
在课堂教学中,教师就需善于创设问题情境,激发学生围绕疑问去探索、发现,让学生在问问题解决中学习的困难,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。因为直观的问题更能使学生有探讨的兴趣。所以,我们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形象性的问题,让学生在乐趣探究中得到答案。如在课堂上,问“小朋友们,一分钟你们能做哪些事情?”、“你如何用比例去解决买菜问题”,“你会给1000米公路两边栽多少棵树?”,“怎样用绳子测量井的深浅?”因为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很贴近,学生对此问题都很感兴趣。我印象最深是第一个问题,发问后,讨论非常的热烈,有的学生说,“我来测量一下一分钟是多长”,有的说,“我来看看能写多少字,”有的说“我看看能解多少计算题”其实,在课堂之上,学生的提问也很多,很有想像力,我们善对学生的这些问题,学生以提的问题越多越好,越与众不同越好,因为,学生在努力寻找答案的同时,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,学生质问问难的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。因此,不人忽视学生每一个问题,哪怕是一个小小的,甚至没有价值的问题,都给予学生以鼓励。
三、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
学生的知识积累来自于持之以恒的学习。学生每天都在产生疑问,但真正得到解决的却不多。所以,我们培养学生养成提问的良好习惯,并使学生善于提问。平时,教师就有意无意地强化问—答的训练,并给每个学生下“任务”,时不时向学生发问。这样的目的是带动学生地动去提问。课堂上教给发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,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、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,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;课堂上,给学生表达个人见解的机会,留给学生充分思探究的时间,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。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,让学生互相质问或向教师提问,就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也允许学生插话、提问,不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。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创新个性的给予积极的评价。
新时代的学生不再是坐在课堂中学习书本上知识的孩子,而是有着学习自主的主人了,作为课堂的引导者,我们唯有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,解决他们心中的问,才能培养出有个性化的学生。愿我们一起努力。
参考文献
[1]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(试行)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.7